大寒來了,多地氣溫回暖!
大寒,二十四節氣的一個節氣,大寒過后,就將迎來立春節氣,新的二十四節氣重新開始。大寒的到來,預示著一年中寒冷的天氣來臨,不過,這種說法在南方和北方有一定的差異,根據氣象記錄顯示,在我國的南方地區,大寒的確是一年之中冷的節氣,但是,在北方區域,大寒則沒有小寒期間冷,小寒是一年之中冷的節氣。
大寒節氣按照“數九”來計算,一般處于三九或者四九之中,而“數九歌”中有這樣一句,“三九四九冰上走、五九六九抬頭看柳”,三九和四九期間,是寒冷的時候,到了五九、六七期間,已經立春,柳樹已發芽,溫度逐漸回暖,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寒節氣的寒冷。
民間關于大寒節氣,有很多俗語,其中有不少俗語通過大寒期間的天氣情況,來預判后續天氣的情況,挑選幾個大家一起看下:
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,如果大寒期間天氣不寒冷,那么等到下年春分期間,天氣不會暖和,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,可能會存在倒春寒。
春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4個節氣,時間在2021年3月20日,按照正常情況來說,此時應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,萬物復蘇,田間的農作物經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季,開始返青生長,如果春分節氣期間出現了倒春寒,從農業種植方面來說,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返青,進而影響到后續的生長,容易出現減產,而從人們日常生活中來說,也會給出行帶來一定的不方便。
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,如果大寒期間不冷,那么第二年,人和動物都會感到不安,“馬”不僅只代表馬,還代表其他的動物。
為何會有這種說法?其實,大概意思和上面有類似之處,上面提到大寒期間如果不寒冷,第二年春季可能會發生倒春寒,而倒春寒的發生影響農作物的生長,俗話說就是糧食可能會減產,我們知道,不論是人還是動物,糧食都是特別重要的,如果糧食減產了,那么食物就得不到保障,尤其是以前,會更加明顯,因此,大家都不喜歡看到大寒期間不冷的現象,害怕第二年有倒春寒發生。
這句話的意思和上面2句俗語差不多,大概意思指大寒期間,本應該是寒冷的天氣,如果該冷不冷,一年的收成得不到保障,按照流傳下來的俗語可以看出,大寒期間還是應該出現寒冷的天氣,不能過于暖和。
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也很好解釋,如果大寒期間有降雪,并且降雪較多,那么大家的衣食都比較充足,說明次年是好年景。里面的“三”,并不一定要下三場,三只是一個量化詞,說明大寒期間降雪比較好。
俗話說“瑞雪兆豐年”,主要從農業種植角度來說,一方面降雪可以緩解一部分旱情,同時,降雪時伴隨著寒冷的天氣,當大雪覆蓋在農作物表面時,也會起到一定的保溫效果,有效減少農作物的凍害發生,另外一方面,天氣寒冷的情況下,還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,利于農作物整體生長,當莊稼豐收后,衣食也就充足了。
通過上述俗語,大家可以判斷一點,大寒節氣期間,需要有寒冷的天氣,不應該過于暖和,擔心次年會出現倒春寒,而大寒,通過查詢全國不同區域的天氣預報得知,南方多地的氣溫將升至高點,其中江南多地氣溫將達到20℃左右,而北方多地,雖然有一股弱冷空氣影響,但是氣溫波動也基本是在整體偏高的水平下進行的。
以筆者所在的河南東部區域來說,今日溫度為-2℃到10℃,查看往后半月內的天氣,到24號,溫度逐漸上升,達到了15度,25號以后,雖然有2-3天短暫的降溫,不過隨后又繼續升溫,可以說,整個大寒節氣期間,溫度都較高。這種情況下,難道就要說明豫東區域春季將會出現倒春寒嗎?
答案顯然不是肯定的,某些區域是否出現倒春寒,和多種因素有關,按照解釋,它主要是由長期陰雨天氣或冷空氣頻繁侵入等原因所造成的,現在通過大寒期間的天氣,提前幾個月來判斷,有些不太準確,并不是說一定不會出現倒春寒,但是也不一定肯定會出現倒春寒。
20年難得一遇臘八節和大寒同一天。民間俗語:臘八遇大寒,吃穿不用煩;臘八遇大寒,三白定豐年;大寒遇臘八,喝粥祭尾牙;大寒遇臘八,無粥何以歡;來年成不成,先看臘八冰。根據農民的經驗,當大寒遇到臘八節時天氣寒冷,來年就不會出現“倒春寒”,就會獲得大的豐收,風調雨順,事事順利。
還有一個注意點,民間所流傳下來的俗語,基本上都有區域性,某一句俗語,在某個地方,可能比較適用,但是換到另外一個方面,就不適用了,大家也不要因為大寒期間是冷、是暖、是雨、是雪,就來斷定次年的天氣情況,雖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,但不要蓋棺定論,至于具體如何,個人建議大家還是要相信現在的天氣預報。
來源:老譚說農業
【聲明】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,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,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僅供讀者參考。若侵犯著作權,請主動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,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刪除該文章,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。